foong
🐘

第二期周报 人情世故 运营

生命不过是一场游戏。但生命是一场有趣的游戏。在这场游戏中,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,随着生命的展开,你要不断地体验现实。既然如此,你为什么不以最积极的方式去诠释自己经历的一切呢?——Naval
 
在国内如果想要愉快的在网上冲浪,最好需要一个国外手机卡。
整理了一些国外的手机实体卡,可以用来注册墙外服务:
  1. PayGo 卡,月租3刀
  1. 英国 Giff卡,0月租,每6个月发一次短信保号
  1. 新西兰 Skinny 卡,0月租,每年25RMB保号
  1. 新西兰 Vodafone 卡,充值20刀保一年
  1. 马来西亚卡,无月租,充值5马币(约1RMB),延长55天。
 
抖音为什么出现比其他入局短视频公司晚,但是最终抖音却成为了独角兽。
总结:
如果我要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内容社区,我将使用以下操作手册
  • ️在设计产品之前,进行广泛的全球品研究。复制最佳功能。
  • 选择一个最好的社区首先关注
  • 从现有竞争对手和各渠道中招募内容创作者
  • 优待他们,以便他们创造内容,直到用户端足够自主 手动突出和奖励你希望看到更多的好内容
  • 使用混剪和meme来增加这些内容的创作
  • 利用现有的社交网络来分发内容,寻找创造病毒式效应的机会
  • 然后,通过改进个性化和垂直扩展来推动正反馈循环
 
有一句值得警惕:ChatGPT不会淘汰不好学的人,只会淘汰不会提问的人。
如果还想进一步提升提问的能力,可以在去看《提问的智慧》这本书。
提问也是一种沟通,不懂沟通的人,也肯定不懂如何提问。
软件开发之殇 这篇文章是写给程序员的职业规划 写给要找CTO的创业者 写给有项目要外包的人。也讲到了沟通,甚至把沟通放到技术的前面。
 
 
点菜的学问
notion image
 
老梁有集视频就讲到堂头如何说话,留住顾客,挽回损失。
国内:
油管:
Video preview
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皆文章。
非常推荐观看。
 
了解俄罗斯,了解中国。
 
《 Google 出品的技術寫作課程 》
 
 
与一个在Twitter上每月赚50,000美元的人交谈过。
 
 
网络上讨论上野千鹤子和北大三女的声音更多了,
有网友总结:一个脑子与三个子宫的对话。
 
看的书:
《烧掉数学书》
作者带读者重新认识数学 ,目前还在看,后面再更新.
 
《十年后工作图鉴》:
书中就讲了在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不仅仅只是想着做一个打工人,而应该自由发挥做任何有意思的事情,挖掘自己的才能天赋,打造个人影响力,从而顺带获得财富。因为不久后很多工作岗位就会被机器取代。2020年出版的一本,现在是2023年AI爆发的阶段,可以是说作者很有预见性。
堀江先生反复强调“不工作也没关系”。其实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:关键在于如何运作自己。是玩乐还是劳动,取决于“运作”的方法。
AI时代也许和古罗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古罗马是有奴隶制度的,而AI刚好能在某种程度上替代奴隶的功能。
 
更多书摘:
 
蓝海思维,其实就是我在第三章提到的“争做玩乐专家”。
我正在享受将玩乐、工作与学习同化的三位一体型人生。在这三件事之间画等号,就意味着不在它们之间划界线。人生中所有行动都可以诠释为其中一种。
如果你觉得玩乐听起来有点复杂,不妨把它替换成“自己感兴趣或为之着迷的事情”。
总而言之,只要执着追求自认为有趣的事,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,你的兴趣爱好总有一天会变成工作。听上去可能有些难以置信,但你感兴趣的东西、让你无法自拔的东西、让你如痴如狂的东西真的能变成你的事业。我把这种状态定义为“玩到极致的人生”。
只要专注于利基领域,别往大众市场挤,竞争对手肯定不会太多,差异化也更容易实现。不必担心利基市场会不会不够大,互联网的出现已经让这个世界“小”到了极点。即便是利基市场,分母终究是全世界,市场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,遍地都是机遇。
“没有工作的世界”一定会到来。不要低估了利基市场的潜力,在这个市场中扎根,一点点积累,正是未来的生存秘诀。再小的成就也能带来自信,推动你挑战更新鲜、更有趣的高峰。
工作又不是只有一种,今后的工作方式更是多种多样。再说,也许未来真的会像堀江先生所说,“不工作也能活得很好”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把这份经历转变成价值——这样的思维方式才更有艺术家气质。
我想对那些忧心未来的年轻人说,找三个能发展成工作的爱好吧。借用堀江先生的说法,就是争做“玩乐”专家。不过“玩乐”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很难。改成在工作中实践你的爱好吧,听上去可能有些复杂,比较难懂。这也是我挂在嘴边的“艺术造就的复杂性”。
那就让我们稍稍切换一下思路,找找看能发展成工作的爱好。正如堀江先生反复强调的那样,只要埋头于自己爱做的事,这件事就能变成你的事业。而且到了那个时候,你一定成了业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。坐拥三项有如此水准的爱好,你的地位就不可撼动了,不是吗?人们也绝不会对你视而不见,一定会有崇拜你的追随者。那时的你,应该已经成了无法被任何人替代的差异化人才。
万事开头难。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能做到胸有成竹。可是你如果什么都不做,心中的焦虑又怎么可能消失呢?你自己得先行动起来,尽可能地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,而且我们手头有的是可以借助的工具。
不需要找老师教,主动出击,把资讯牢牢抓在手里。觉得某个人很有意思,想听听他的观点,那就上社交媒体平台搜一搜相关信息,关于那个人的信息很快就能出现在眼前,不费吹灰之力。利用智能手机上的新闻APP也是个好办法。我们的双手可以随时碰触到全世界的聪明人发布的“最前沿的资讯”。 不过光“搜集”还不够。从今往后,我们不仅要搜集信息,还得养成主动开动脑筋思考的习惯。
推特、脸书、Youtube、博客……选哪个平台无所谓,每天坚持发布自己的观点就行了。只需要做这么简单的一件事,就能把资讯有机串联起来,将自己的思维锻炼得愈发强大。
 
评论中难免会出现批判与中伤,千万别被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分了神。我也经常遭到网友的抨击,但他们的评论能让我学到很多,有时甚至能带来撰写新书的灵感。
其实大多网友第二天就不记得自己批判过别人了。被这样的评论牵着鼻子走,岂不是很傻?
 
“能不能成功啊……”“失败的概率有多少呢……”要我说,还没动手就为这些烦恼的人,怕是永远都无法付诸行动。不动手试试,谁知道事情能不能办成?
况且在我看来,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取得成功的人,压根儿不会考虑什么风险。而有点小聪明却没有魄力的人呢?满脑子都想着失败了怎么办,到头来还是不敢冒风险。先考虑可行性,畏畏缩缩不敢前进的人没有意识到,“不冒险”才是最大的风险。既然有机会,就别胡思乱想,要争做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
 
能根据实际经验发表观点的人会所向披靡。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哲学、做过的事和正在做的事是相连相通的,他自己也一定很享受这样的活法。下一步就是能不能打造出吸引追随者的美学了。
如果你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总也说不出自己想干什么,今后的路怕是会相当难走,因为你的思维建立在“普遍”与“常识”上。
我之前也提到过,老有学生跟我说:“我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。”遇到这种情况,我一般会建议:“那就先决定今天要吃什么当晚饭吧。”听到“你今晚想吃什么”,第一反应是“唔……吃啥呢……”,然后还要沉默二十来分钟的人,也许真的不太适合在这个时代生存。要摆脱这种状态,必须反复练习。
一听到“你现在想干什么”,就能立刻列举出十多件事(小事也可以),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。如果能迅速付诸实践的话,那就更好了。
 
比方说,你冒出“今天想吃烤肉”的念头以后,就要立刻琢磨“去哪儿吃”,“约谁吃”,“我身上没钱,能找到愿意请客的人吗”,“我身上有钱,我想请谁吃”……还得立刻掏出手机联系别人,把事情敲定。 不抓紧时间在两三年里采取行动,日后怕是会追悔莫及。
感兴趣的事情要大胆尝试。实在没什么想做的,就从决定今晚吃什么开始。这可不是说着玩的,得从身边的小事入手。
badge